简介
病原尖镰孢菌草莓专化型FusariumoxysporumSchl.f.sp.fragariaeWinksetWillams,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症状
多在苗期或开花至收获期发病。发病初期心叶变黄绿或黄色,有的卷缩或产生畸形叶,引起病株叶片失去光泽,植株生长衰弱,在3片小叶中往往有1~2片畸形或小叶化,且多发生在一侧。老叶呈紫红色萎蔫,后叶片枯黄至全株枯死。剖开根冠,可见叶柄、果梗维管束变成褐色至黑褐色。根部变褐后纵剖镜检可见很长的菌丝。
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随病残体遗落土中或未腐熟的带菌肥料及种子上越冬。病土和病肥中存活的病原菌,成为第2年主要初侵染源。病原菌在病株分苗时进行传播蔓延。病原菌从根部自然裂口或伤口侵入,在根茎维管束内生长发育,通过堵塞维管束和分泌毒素,破坏植株正常输导机能而引起萎蔫。
发生因素
发病温限18~32℃,最适温度30~32℃。连作,土质粘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地温低,耕作粗放,土壤过酸,施肥不足,偏施氮肥,施用未腐熟肥料,均能引起植株根系发育不良,都会使病害加重。土温15℃以下不发病,高于22℃病情加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从无病田分苗,栽植无病苗;栽培草莓田与禾本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最好能与水稻等水生作物轮作,效果更好;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集中烧毁或深埋,病穴施用生石灰消毒。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药,常用药剂有20%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14%络氨铜200-300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淋茎基部。每隔15天左右防治1次,共防5~6次。
(3)生物防治:发病初期用微生物菌剂与水混合之后灌根,每亩菌剂用量20公斤,每棵用水200毫升左右。
注意事项:2、3项不可同时进行,任选一项即可。
预防措施:
作物病害防胜于治,本病发生因素与土壤有极其重要的原因,建议在底肥适当减少化肥使用量,加大有机肥及调理类产品(生物肥、中微量元素肥)的应用,改善土壤酸碱度及土壤通透性。
上一篇:苗木合理施肥七大原则!
下一篇:果树施氮肥四种用法有危害
厂区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高新技术开发区
咨询电话:15200020487 唐经理
版权所有:石家庄市希星肥业科技有限公司 冀ICP备13017815号-1 | 河北纳海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