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
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
一候凉风至。立秋之后,北风会渐渐增多,风中也会带有一丝凉意,吹走盛夏酷暑的热风,带给人们一丝清凉。
二候白露降。由于白天日照仍很强烈,夜晚的凉风刮来形成一定的昼夜温差,空气中的水蒸气清晨室外植物上凝结成了一颗颗晶莹的露珠。
三候寒蝉鸣。这时候的蝉,食物充足,温度适宜,在微风吹动的树枝上得意地鸣叫,好像告诉人们炎热的夏天过去了。
——立秋文化习俗——
贴秋膘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因为人到夏天,本就没有什么胃口,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在立秋这天各种各样的肉,炖肉、烤肉、红烧肉等等,“以肉贴膘”。
晒秋
每年立秋,随着果蔬的成熟,篁岭进入了晒秋最旺季节。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
秋忙会
秋忙会,是为了迎接秋忙而做准备的经营贸易大会。其目的是为了交流生产工具,变卖牲口,交换粮食以及生活用品等。其规模和夏忙会一样,设有骡马市、粮食市、农具生产市、布匹、京广杂货市等。过会期间还有戏剧演出、跑马、耍猴等文艺节目助兴。
秋社
秋社日的习俗主要分为祭祀和娱乐。在古时候每逢秋社,上至皇宫官府,下至民间百姓都在此日进行土地神的祭祀活动,以报土地神保佑丰收之恩。祭祀活动完毕后,主祭者或者皇帝会把祭肉分给百姓臣下,寓意着共得神明的福祉。唐宋代的时候,皇帝会在社日赐臣僚酒食、海味、糕点等。民间有食糕、饮酒、妇女归宁等习俗。
厂区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高新技术开发区
咨询电话:15200020487 唐经理
版权所有:石家庄市希星肥业科技有限公司 冀ICP备13017815号-1 | 河北纳海网络